明成祖朱棣御制碑石叙述上海市“闵行”取名610年历史典故
明成祖朱棣御制碑石叙述上海市“闵行”取名610年历史典故
上海市1月7日电 (张亨伟)1月7日,为纪念上海宝山取名610年,“闵行精华”参考文献历史文献手迹展在上海宝山区公共图书馆展览。本次展览会分成“鲜红色之星”、“历史人文之星”、“文化教育之星”三个一部分,共展览展览品六十件,展品大多数为初次展览。 据了解,闵行之名问世于明朝永乐十年(1412年),至今已有610年。在展览厅正中间的镇馆之宝“闵行碑”拓片为明成祖朱棣御制。
宝山之名问世于明朝永乐十年(1412年),至今已有610年。 张亨伟 摄 策展人唐吉慧详细介绍:“碑石上记述了当初为了更好地确保航运业安全性,承担国际海运的平江县伯陈瑄,在长江出海口的龙洲湾修建了一座土山,土山300米左右厚为,一百米上下高,民俗将它传说故事为‘闵行’。山里配有烽火台,大白天燃烟,晚间打火,虽距海30里,但视线宽阔,总体目标明显,做为远洋航行标示为国际海运给予了安全防范措施。明成祖朱棣自知‘闵行’的关键,由于永乐二年(1404年)吴淞江疏通后,吴淞口变成了由南向北海道送粮的启航地之一,因此‘御制闵行碑’。”
展览会展览了黄炎培签赠吴邦珍的文集《辽东草》。 张亨伟 摄 “现如今,口袋妖怪日月饱经更替,河流饱经变化,修建的土山虽已跌入历史时间,但‘闵行’仍然久远好似八荒,在新时期更绚丽更新的光辉”。唐吉慧讲到。
展览会展览了清代末期,吴淞铁路吴淞站明信片怎么写。据了解,吴淞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运营铁路线,总长14.5千米。 张亨伟 摄 实际上,自2020年至今,为了更好地更深层次地对闵行地区参考文献开展收集、个人收藏、维护与应用,上海市宝山区文旅局开设了“闵行精华”栏目,撰写闵行的历史时间与文化。展览会的第一部分“鲜红色之星”,展现了1949年5月28日《人民日报》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吴淞宝山新闻、1965年2月28日《解放日报》刊登“吴淞口基干民兵狙击兵”报导、1970年代好八连在吴淞相片等参考文献。